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爱看中文网 -> 玄幻魔法 -> 惑乱六宫:娇娘向前冲

正文 第六十七章 本该出现在陵墓里的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听了霍娇的话,彦九也反应过来,是啊,簪子又不会说话,也没有刻上霍娇的姓名云云,就算在别人手上,只要王府的人没有承认,那宰婉仪的话就是胡言罢了。

    她暗暗赞叹着霍娇的机智,看来在霍府的时候坑蒙霍荻外加不讲理的习惯到了宫里还是有些用处的。

    而霍娇此时却没心思琢磨别的,她心里虽有疑问为何簪子会在宰婉仪那里,但当下她更想知道的,是这根簪子为什么会让太后的举动有这样大的转变。

    ......

    寿康宫,貔貅铜炉徐徐吐着青烟,太后谢氏就这么静静的倚卧在榻上,目光飘渺而深邃的望着眼前的簪子,满心沉浸在回忆里。

    昭阳宫原来的那个主,打入宫之日起,无论每日缀金饰银,头上总少不了这个银簪,回忆起那人的面庞,谢氏脸上泛出了几分惋惜,她伸手拿起了那根簪子,仔细的放在眼前端量着。

    一晃几年过去了,方才从嬷嬷手里接过它时便觉得似曾相识,一见那繁复的雕工,她便想起来了。

    玉质晶莹剔透,色泽发亮,而银柄的纹路就更有辨识度了,精雕细琢,花样繁复,眼见的异域风情,这与东祁的饰品样式大相径庭,在京中,不论是达官贵人的家眷还是平民百姓,都偏好温润的羊脂玉,在雕工方面,也以简洁大样为美,花样也普遍为牡丹海棠等。

    谢氏有种直觉,自己不会错。

    可这原本应该出现在陵墓里的东西,如何会出现在宰婉仪手上呢。

    她回忆了一下宰婉仪的说辞,眸子顿时阴晦了起来。

    “出宫把七王爷传过来,就道哀家有事要问他。”

    “是。”心腹应声前去。

    室中又恢复了静默,老态的嬷嬷也垂手站在一旁,随着太后颠簸了半生,就算没有只言片语,单看这形势,也多少明白此事的严重性。7k7k001.com

    日头西斜时,风尘仆仆的魏孝辞推开了寿康宫的殿门,他薄唇轻抿着,头发用紫金冠束起,一双如墨般漆黑的眸子里仿佛有着洞察一切的敏锐,如女子般的长睫垂下,遮掩了眸底若隐若现的愁绪。

    他进了殿后,先是看了眼阖目倚在榻上的谢氏,随后掀起袍子请安。

    “儿臣给太后请安,不知太后此次通传,是为何事?”

    方才去王府递信的小太监支支吾吾,只说太后有事想与他商量,马喜询问何事那个小太监也说不上来,只道是不清楚。

    若是平常,太后找他无非就是商议他与宰婉仪的婚事,显然今天不一样。

    榻上人的眼眸睁了睁,扫了一眼跪在毛毡上请安的魏孝辞,扶着嬷嬷的手坐正了身子,故作寻常的扶额道:“才刚坐下不久就要睡了去,果真这个季节再适合打盹不过了。”

    若有若无的一声叹,然后朝着座下摆了摆手,开口道:“你也别拘着,哀家今日找你,就是来聊聊婉仪那孩子的事情。”

    魏孝辞起身,掸了掸袍子坐在了一旁的椅子上,听太后提起宰婉仪,好看的眉毛微微一皱,道:“儿臣说过了,暂时还没有娶妻的打算。”

    像是料到了他会这么说般,太后只是面色不惊的摇了摇头,她眸子斜睨了眼一旁的铜炉,摇头道:“今日不是商量你与她的婚事,就单单是想问一问你觉得婉仪这孩子的脾性怎么样。”

    太后眼里面露慈爱之色,就像是寻常母亲那般询问儿子意中人那样。

    魏孝辞的亲母妃早年逝世,谢氏膝下又无子,魏楚阳称帝后,为了弥补太后这位的空缺,才让原先身为皇贵妃的谢氏当了太后。

    至于宰婉仪,经过这几回事情他不可能看不出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子。

    不过知道虽知道,说出来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尚书家的千金知书达理,性子贤淑温慧,能娶这样的女子做王妃,儿臣感到荣幸。”

    魏孝辞的声音在店里显得尤为空旷。

    太后笑了笑,不置可否。

    她从袖口掏出了那柄银簪,拿捏在手中,然后看向魏孝辞:“今早她来,说是这簪子是在你府中寻得,你说,这可属实?”

    看到谢氏袖口的东西时,魏孝辞的眸子瞬间冷下去几分,结合太后的那席话,再照着宰婉仪以往的作为,魏孝辞稍微一动脑便知道是宰婉仪来这挑拨过了。

    “宰千金确实来找过儿臣几次,但那时儿臣因公务在外,听管家说她只是在正堂中饮了盏茶便离去了,至于簪子,儿臣并不知情。”

    倘若直截了当的否认,太后十有**会生疑,只有这样答,既减少了自己身上的嫌疑,又不至于在太后面前给宰婉仪言行难堪。

    “无风不起浪,婉仪那孩子看似乖巧却给人的感觉怪怪的,哀家说不上来,你去南越之前,是哀家看着长大的,所以比起她,哀家更愿意问你,你明白么?”

    “从皇上下令处死原昭阳宫的那位后,西域与我们东祁几乎成了反目成仇的局面,边疆战役一触即发,前不久北境还屡次派兵来试探,东祁日后在这四国中的局势是岌岌可危啊。”

    看着这个簪子,太后便不自觉地想起了簪子的主人——卓锦玉,先帝在世时与西域的关系甚是融洽,而她原是西域王献给东祁的掌上明珠,因年龄尚小便赐给了当时正是皇太子的魏楚阳,谁知魏楚阳称帝三年,竟把卓锦玉给残忍处死了。

    手上的簪子在夕阳的余晖下泛着绿幽幽的光,谢氏叹了一口气,“哀家总觉得,是要出什么事情了。”

    魏孝辞的眸光闪了闪,他侧头望向窗外,不语。

    “既然你不知道,就当这件事没发生过,过去的全让他过去吧,以后休得再提就是了。”谢氏心里如明镜,她自是知道倘若这个簪子的事被传进皇上的耳朵里,他肯定又要动怒了,边关形势正紧,在这个关头上魏楚阳一个情绪波动可能改变整个东祁的走势,谢氏绝不能让他犯这样的险。

    魏孝辞点了点头:“太后若无旁事,儿臣就先回去了。”

    谢氏也没拦他,只是摆了摆手,望着魏孝辞起身离去的身影,忧心道:“平常若有机会,切记多劝着你皇兄些,朝政与女人,孰轻孰重当有些分寸了!”

    谢氏眼里满是恨其不争,魏楚阳与魏孝辞是两个极端般的存在,魏楚阳勇敢圆滑,从小便知道如何讨先帝开心,而魏孝辞偏偏就一副远离尘嚣的样子,几次被先帝说孤冷无情,明明这两个孩子都非她所出,可她却偏爱后者多一点。

    起码无情有无情的好,不会被红颜乱心荒朝政。

    魏孝辞没再多留,太后的心思他也清楚,只是那根簪子......

    走出寿康宫时,他扫了一眼旁边的马喜:“知道为何在尚书府找不到簪子了吗?”

    马喜紧抿着唇点了点头,心里寻思着宰婉仪这是何苦呢,一通状告到太后这,自己又能讨着什么好?

    走在辽旷的宫道上,魏孝辞朝着某一方向顿住了脚,略微思索了一下,又继续走去:“寿康宫守卫不严,今晚就让人把簪子拿回来,这次不能再出差错了。”

    “拿去王府还是......”马喜斟酌了一下言辞,声音低的不能再低道,“昭阳宫?”

    念着此事还未平息,魏孝辞想了想答道:“拿回王府。”

    放她那里怕是会惹祸上身。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