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爱看中文网 -> 其他类型 -> 市场营销理论

正文 市场营销理论第3部分阅读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我们使用的其它工具包括当地媒体广告。m4xs.com如果地方报纸受到广泛的关注,读者和我们的目标客户一致,这一做法会非常有效;另外还有直邮、商店展示,包括明信片,包装袋,海报,货架广告和外贴标记等。”

    毕安琪说,西丽音像有一个网站,网站上载有产品信息、顾客评议和卡通专栏。她把网站的成功归结为“是一个高度互动的站点,涵盖了所有关键的沟通方式,形成了公司总体沟通战略的有机部分。

    “目前我们正在网站上对营销活动进行取样,以评估这一媒体的过人之处。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发现,网站在与具体的单个客户进行交流方面,是传统媒体望尘莫及的。”

    西丽音像的客户杂志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该杂志刊载关于碟片发行的最新消息和其它信息。该杂志还在西丽音像门店里免费赠阅,是西丽特许经营全方位沟通战略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毕安琪相信当代顾客追求的是便利,价值和服务。

    关于本地化营销,毕安琪说,在对当地营销费用的控制方面,西丽音像给予每个受许商相当的自主权。通过控制沟通标准,当地市场的营销与西丽音像的品牌紧密联系在一起。其中包括印刷品和图样的采购,按标准组织交货,寻找与营销伙伴一致的活动主题,组织与特许商营销计划协同的促销活动,应个别受许商的要求提供咨询服务等。

    受许商还可以选择组织自己的促销活动,对区域性营销进行补充。特许商则通过提供展示资料如海报、柜台卡片和货架广告等进行支持。那些已经成功经营西丽音像店多年的企业家,有机会使用西丽的l系统,选择他们自己喜欢的促销方式。这给了他们对营销费用的控制权,也给了他们责任。

    毕安琪总结说,西丽的核心是“保住已有客户,同时寻找新的成员”。“会员的概念,顾名思义,是一个个体的概念,意味着消费者和服务提供者彼此间的一种承诺。西丽音像积极致力于定期与客户交流,并通过l的灵活性,更频繁、更准确地有效锁定每一个目标用户。”

    三步定位法――从产品定位走向营销定位

    对于什么是定位,人们的意见基本一致。定位是确定公司或产品在顾客或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这个形象和地位应该是与众不同的。但是,对于如何定位,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绝大多数人认为,定位是给产品定位。营销竞争实践表明,仅有产品定位已经不够了,必须从产品定位扩展至营销定位。营销定位需要解决三个问题:满足谁的需要?满足谁的什么需要?如何满足这些需要?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三步营销定位法。

    第一步:找位

    满足谁的需要( who )

    即选择目标市场的过程

    在市场分化的今天,任何一家公司和任何一种产品的目标顾客都不可能是所有的人,因为顾客是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的群体,你不能使他们都满意;同时也不是每位顾客都能给他带来正价值,优秀顾客带来大价值,一般顾客带来小价值

    ;

    劣质顾客带来负价值,事实上,诸多企业的营销成本并没有花在带来价值的顾客身上,而花在了不产生价值或产生负价值的顾客身上,浪费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因此,裁减顾客与裁减成本一样重要。中国有个词为“舍得”,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因此定位的第一步就是裁减顾客的过程,也是选择目标顾客的过程,当然也是顾客选择你的过程。

    对于选择目标顾客的过程,任何一本营销学教科书都为我们提供了大体相同方法 : 确定细分市场的标准 ; 对整体市场进行细分 ; 对细分后的市场进行评估

    ; 最终确定所选择的目标市场。

    在这一步,确定的是一个大的范围,因为目标市场是指企业决定进入的、具有共同需要或特征的购买者集合。例如生产家庭用的电视机或是宾馆用的电视机,再细一些无非是确定为城市家庭生产还是为农村家庭生产。又如生产西服或是休闲服,再细一点会确定男士休闲服或是女士休闲服。在大多数情况下,你不是先选择一个目标市场,然后再决定为他们生产什么,而是确定了生产哪类产品之后,再去寻找它的市场。因为吃、穿、用、住、行,每一类产品都必然是人们需要的,先确定产品大类后确定相应的市场,并不违背顾客导向的营销观念。

    在选择目标市场过程中,有三种策略可供采用:一是无视差异,对整个市场仅提供一种产品;二是重视差异,为每一个细分的子市场提供不同的产品;三是仅选择一个细分后的子市场,提供相应的产品。

    第二步:定位

    满足谁的什么需要( what )

    即产品定位的过程

    产品定位过程是细分目标市场并进行子市场选择的过程。这里的细分目标市场与选择目标市场之前的细分市场不同,后者是细分整体市场,选择目标市场的过程,前者是对选择后的目标市场进行细分,在选择一个或几个目标子市场的过程。

    对目标市场的再细分,不是根据产品的类别进行,也不是根据消费者的表面特性来进行,而是根据顾客的价值来细分。顾客在购买产品时,总是为了获取某种产品的价值。产品价值组合是由产品功能组合实现的,不同的顾客对产品有着不同的价值诉求,这就要求厂商提供诉求点不同的产品。

    对于彩电厂商来说,在选择目标市场的同时,也就确定了满足这个目标市场对彩电的需求。但是,目标市场中的顾客对彩电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有着各自不同的诉求点,我们需要对目标市场中的不同诉求点进行归类,而推出相适应的彩电。例如,日本松下公司确定中国大中城市居民为中高档彩电的目标市场后,对这个目标市场进行了细分,发现目标顾客购买彩电最关心的利益点为:画质好,声音好,社交需要,还有造型奇特,小尺寸等。为此,他们推出画质好的“画王”,声音好的“音飞”,便于社交的“新潮一族”等。宝洁洗发水也采取了类似的定位做法。

    中国 20 世纪 80 年代是十个人用一种产品, 90 年代是十个人用十种产品,今天是一个人用 10

    种产品。因此,任何企业都不能指望用一种产品满足十种需要,最好推出十种产品满足十种需要,甚至满足一种需要。而这种需要应该是研究消费者的结果,而非自己想出来的。如果说在选择目标市场时细分市场的标志是人们主观判断的话,那么,在这里对目标市场进行细分的依据是顾客购买产品的原因,即关注的产品价值方面。

    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一个公司都难以在三个以上的子市场占据优势。因此,采取集中定位的策略是后来居上的法宝。东芝彩电进入中国市场时,松下的“画王”已经受到市场青睐,而“音飞”的推广力度较小,东芝放弃画面好的市场,推出“火箭炮”定位于声音好这一诉求点,取得了成功。

    在第二步解决的问题,是产品定位的问题。但是,它已经不是定位于一个笼统的需要满足,诸如电视机满足人们看电视的需要,羽绒服满足人们保暖和漂亮的需要,洗衣粉满足人们洗干净衣服的需要,而是更为具体化的需要,即找出人们在观看电视机、穿着羽绒服和使用洗衣粉时的各种诉求利益,如洗衣粉漂白、香气、强力、泡沫、保护衣服等,顾客对上述利益有着不同的侧重,从而形成不同的利益群体,寻求各自特殊的利益组合,企业设计相应的产品,满足各类顾客所选择利益的需要,就可以得到更大的市场份额。

    第三步:到位

    如何满足需要( how )

    即进行营销定位的过程

    在确定满足目标顾客的需要之后,你需要设计一个营销组合方案并实施这个方案,使定位到位。这不仅仅是品牌推广的过程,也是产品价格、渠道策略和沟通策略有机组合的过程。可见,整个营销过程,就是定位和到位的过程,到位也应该成为广义定位的内容之一。例如东芝的“火箭炮”,定位于“音质绝好”,那么产品配备了“超重火箭炮低音”,并不断改进音质,品牌命名为“火箭炮”,推出较高价位,将其放在高档和专业商店分销,广告推广重点诉求伴音技术。正如菲利普·科特勒所言,解决定位问题,能帮助企业解决营销组合问题,营销组合――产品、价格、渠道、促销――是定位战略战术运用的结果。

    在有的情况下,到位过程也是一个再定位的过程。因为在产品差异化很难实现时,必须通过营销差异化来定位,在今天,你推出任何一种新产品畅销不过一个月,就马上会有模仿品出现在市场上,而营销差异化要比产品模仿难得多。因此,仅有产品定位已经远远不够了,企业必须从产品定位扩展至整个营销的定位。

    两位美国人弗雷德·克劳福德和瑞安·马修斯,通过对世界著名成功公司的研究,总结出他们成功的共同特征:产品稳定、价格诚实、距离便利(容易接近)、独特体验和服务践诺。这基本上与营销的4p要素相吻合。更令人惊奇的是,调查结果显示:最出色的公司也只是在

    5

    个属性中的一个属性方面有绝对优势,在另一个属性上保持领先,而在其它3个属性上保持平均水平。这就使每一家公司面临着选择:把哪一个属性做得最出色,把哪一个属性做得优秀,而把哪三个做成平均水平。这是一个取舍的过程,也是营销定位的过程。营销定位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而非产品差异化),戴尔电脑成功于易接近性,星巴克成功于独特体验,沃尔玛成功于天天低价,而他们的产品并非与别人有多大的不同。

    消费者在购买洗发水时,无非是去头屑、柔顺、营养、护发、黑发,与其相适应,宝洁就推出了相应的品牌海飞丝、飘柔、潘婷、沙宣、润妍。接下来,洗发水产品定位差异化已经变得很难实现,但从服务、价格、渠道、沟通等方面还有差异化的空间,这就要求企业进行营销定位,那是定位的又一片天地。借用一句套话,就是:营销定位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总之,营销定位法的核心是在确定目标市场后,通过对目标市场的细分找到产品差异化的定位点,然后通过营销组合来突出这一定位点,或曰固化这一定位点。如果无法找到产品差异化的定位点,那么就在营销差异化方面找到定位点。

    在“飘一代”、“小资”、“ bobo

    ”等新群体不断出现的时代,一个公司、一种产品、一个品牌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所有需要,也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一部分需要,也不可能满足一部分人的所有需要,只能满足一部分人的一部分需要,而找到这部分需要,并用可行的营销差异化策略去满足它,就是定位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中小企业要学会六种抛弃

    处于发展中的企业可能是最艰难的。因为它们绝大多数属于中小规模企业,虽然在市场竞争中船小好掉头,可以选择某一细分市场采取聚焦战略从而迅速得到回报,但是更多的可能却是处于最不利的位置: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跟风又很严重,根本就不存在市场空档,行业前三名的龙头老大随时准备清理门户等等。

    在如此不利的情况下,绝大多数发展中的中小企业出于生存的压力只能埋头拉车而难以抬头看路,即使创业成功,仍会感到在继续做大做强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

    发展中企业主要的问题不是出在产品上生产上,甚至不是出在科研上,而是出在市场营销上。这是我们总体的感受和分析结论。我们认为发展中企业要实现突破,除了在企业经营的其他方面充分准备外,还必须重视营销以及营销改革。

    时代在进步,消费者在成熟,营销策略也在发展。www.83kxs.com发展中企业要进一步成长,抛弃以下六个曾经是成功经验的营销观念是最关键的。

    【抛弃产品导向的经营思想】

    许多发展中企业思考的经营出发点都是自己的产品、产品所适应的消费者、产品需要的促销手段以及组合等等。也就是说,他们的经营指导思想是以产品为导向的。这种经营指导思想在短缺经济时代非常实用,然而现在每一个行业都已进入过剩经济时期,这就要求企业必须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设身处地地去研究产品开发方向,根据消费者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去设计产品和包装产品,而不是拿着自己已有的产品去找消费者。

    在媒体大肆宣扬、炒作中国经济已进入品牌经营的时代时,我们决不可沾沾自喜。据了解,中国目前80%以上的发展中企业仍属典型的产品经营企业。产品经营与品牌经营之间最大的差别在于:产品经营只立足于产品的实体功能,而品牌经营不但包含了有形产品的实体功能,而且包括了产品无形的品牌功能。品牌最终传达给消费者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消费者选择某一个品牌,实际上是选择了品牌中所传达的品牌文化以及品牌所倡导的生活态度。

    虽然发展中的中小企业正是从产品经营中获得实惠,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机会,但我们不能被它所束缚,需要迅速转入品牌经营,从注重产品力的销售阶段到跨入品牌力和形象力的品牌营销阶段。这对于任何一家发展中企业而言,都是一个无法避免的“坎”,跨过去了则海阔天空,跨不过去就有可能被残酷的竞争淘汰掉。

    【抛弃利润最大化的极端观念】

    长期以来,我们企业接受的经营目标都是利润最大化―很多教科书上都也是这么写的。那么这句话是否正确呢?其实,这句话误导了不少企业。企业是应该关注短期经营和眼前利益,但这对于企业的长远经营则是一个非常大的误区。最近几年中国知名的大企业短命的很多,中小企业就更不用说了,一年一大批。相反,国外企业大多追求的是永续经营,提高市场占有率的意识要比赚取短期利润的意识强得多,结果企业越来越红火。所以,尽管我们发展中的中小企业还很稚嫩,实力还很不够,还很缺乏发展所需要的资本,但是我们的视野却应该看远一些,以未来的眼光做现在的事情,始终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企业的头等经营目标来对待,企业才能勃发生机,而不至于杀鸡取卵,拔苗助长。

    【抛弃凭经验和直觉把握市场的习惯】

    发展中企业还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凭经验和直觉去感觉和把握市场。对于还没有做大的企业,凭借主要人员长期的市场经验积累去感觉市场和把握机会,多数情况下是可行的。但是随着企业不断壮大和企业业务不断延伸,经验和直觉的局限性就逐渐显露出来。这时,就要求我们发展中企业的决策者们及时调整策略,借助专业的市场研究力量,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市场研究,以市场数据来研究消费者新的消费心理特点和消费行为特征,从而理性地把握市场发展趋势和潜在机会。我们需要清醒地意识到:发展中企业是禁不起折腾的,往往一个错误的市场判断,就可能导致企业爆发危机。为了尽量减少判断失误和决策失误,请借助专业的市场研究力量来增强企业理性把握能力。

    【抛弃片面强调广告促销的误区】

    浮躁经济的一个突出特征是片面强调一个营销要素的作用而忽视整个营销要素的组合。中国近几年有个现象尤其值得重视:越是不成熟的市场,企业就越爱追捧大规模的广告效应,想单靠广告催生出一个又一个所谓的巨无霸名牌企业。目前,很多发展中企业幻想着单纯依靠巨额的广告迅速砸开一个市场,捞得一桶黄金。

    然而,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广告是一柄双刃剑。它既可以打响一个品牌,也可以毁灭一个品牌,既可以让一个品牌迅速膨胀,也可以让一个品牌很快萎缩。实际上,时至今日,许多单靠广告起家的品牌几乎都已经沉沦下去,成了明日黄花。在一个品牌竞争日趋明显的时代,作为发展中企业不能再抱幻想,而要重视品牌整合营销传播,因为广告只是营销组合中的一个要素。如果纯粹依靠广告发展起来的企业,更需要理性分析广告投放,理性看待广告的促销效果,迅速实现营销组合的转型。

    【抛弃纺锤型营销系统组织结构】

    在做大之前,企业往往最重视直接来钱的那一块,因此,销售在整个营销系统中便占据了重要位置。这时的企业营销组织结构往往表现为纺锤型:做客户、拉关系的销售队伍非常庞大,而做营销策划和品牌管理的很少,做营销网络规范管理的也很少。这样的营销系统是不适应品牌经营的,也很难将品牌做大。

    营销系统的流程重组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原则:一个中心,即以品牌管理为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是整体的营销策划和市场管理,另一个是销售渠道的规范管理。只有这样,营销系统才能很好地执行品牌策略,很好地整合资源进行品牌经营。发展中企业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营销系统,进行必要的营销流程重组以适应时代需要。

    【抛弃多品牌策略】

    发展中企业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就是一个企业拥有多个品牌,有时甚至是互相联系不多的多个品牌。许多企业会认为,品牌多了还不好吗?企业不正是依赖这些品牌共同支持着吗?但它们没有意识到,在今后的进一步发展中,每一个品牌都有一定的空间,而企业的资源总是有限的,是集中资源重点发展其中的核心品牌还是平均用力发展多个品牌就成为困扰企业的一个大问题。

    我们的建议是,发展中企业最好放弃多品牌发展战略,如同多元化之前先要专业化一样。这样建议有两点理由:其一,发展中企业的资源有限,尤其是核心人物的时间、精力、知识等有限,摊子不宜铺得太大;其二,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单一品牌策略比较适用中国。关于这一点,每一个行业的龙头老大都深有同感,又何况我们还属于发展中的中小企业呢。

    愿发展中企业能够顺利跨过前进中的“坎”,迅速健康地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营销经理的管理问题

    理念一:简单的事情

    执行到底就是效率

    现象a:据笔者经历,不少大企业,尤其是台资大型企业,非常注重理性管理,报表、公文体系异常复杂,逻辑性堪与任何一家顾问公司媲美。设计者用心良苦,但结果往往差强人意,业代在一天的繁忙工作中不得不填写大量报表,最后干脆不到中午就钻进饭馆里埋头编假数据交差;企划部不得不为一个最简单平常不过的促销案挖空心思搜罗大量的背景分析和数据支持以使自己的提案能自圆其说;主营们更是天天足不出户,在堆积如山的文件报表中找线索作“策略研发”。

    分析:业务管理独具难度,除开会时大家集中在一起,其余时间都是单兵作战,监控很大程度上要靠报表、公文体系执行,但别忘了,这些都是为了提高效率设定的工具。既是工具,则实用简洁最好,过分追求完美、贪大求全就会反受其累。

    现象b:市场日渐成熟,不管大、中、小企业都面临着业绩滞长的困境。顺应潮流,不少内力不足的老板就开始重金诚聘外脑,希望通过“高人”指点―靠几个策划走出低谷。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反过来大骂策划人是骗子。其实未必是所有的策划人都有问题,要紧的是企业自身的执行力―策划案能否如所期望的执行到位:堪称经典的电视广告播出来了,但货架上却看不到产品;精美的pop印好了,却被业代大捆大捆的拿回家做糊墙纸;超市买位费大笔划入,买的位置却让行家耻笑,陈列做得一塌糊涂;通路促销持续投入但最终成了各级主管捞外快的大好机会……

    分析:管理上的疏漏造成失控,即使在可口可乐、宝洁这样的公司也不可能100%的避免,更何况那些步入困境的小企业。好东西未必就人人适用,国家运动队的训练方法加到平常百姓身上弄不好会搞出悲剧来,做管理更要注意一切市场推广方案从实际出发,首先要考虑是否能执行到位和如何控制、督办、检核、复命。

    现象c:笔者有幸深入了解过国内可口可乐装瓶厂的经营和管理内容,揭开百年不衰营销神话的神秘面纱,跃然眼前的只有两句话“简洁有效、直奔目标”和“严格复制、始终如一的执行力”。可口可乐的业务推广“武功”不外乎三种:强调所有渠道、所有售点的铺货率,使产品无处不在、随手可得,实现“买得到”;大型road

    show、市场冲击及对售点生动化地坚持投入,在距消费者最近的地方和消费者做沟通以增加产品的“亲和力”,实现“乐得买”;针对不同渠道投放不同产品,在严格控制应收账款和营销成本的前提下进行a&p合理投入,使产品价格更具竞争力,实现“买得起”。其业务管理、汇报体系也大多围绕铺货率、生动化、达成率、销量、应收账款、活跃客户数五大关键指标做文章,提倡“一页纸行销”、“尽可能简洁”。

    分析:可口可乐用简单的方法解决简单的事,和其他企业不同的就是它的执行力,正因其管理严格,行事方法简洁,才能把公司的促销策略、管理体系逐级“克隆”下去少出偏差,数年如一日的练市场基本功―五大关键指标,效率也由此而生。

    综述:

    说开去,不由想起些生活往事。时至今日,几乎人人都知道英语对一个人生活、事业道路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几乎所有学过英语的人都做过一天记5个单词,三年就够大学四级词汇量的计划。遗憾的是很少有人能坚持下来,取而代之的是英语磁带、教学光碟乃至家教、外教、辅导班、英语复读机,招数用尽,见效的却不多;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上升,人们的健康状态却在下降,保健品市场硝烟四起,曾经只登大雅之堂的组合健身器械也开始步入寻常百姓家,其实,人人都知道,每天坚持20分钟晨跑完全可以塑造出健康体魄。

    并不是想拒绝科学,管理体系严密、营销手段创新的确是好事。但是企业中人深知:作为管理者,使命是创造利润,使效益最大化―做管理不是吟诗、作画、写文章,商场上只能以成败论英雄。所以一切从实际出发,依据企业目前的人员素质和管理现状,设计它可以承受的管理体系,推出直奔目标的市场运作,然后一丝不苟的刻划执行效果,才是企业人的本分。

    学学少林武僧,扎扎实实的冲拳、踢腿、练基本功,等把演武场的青砖地面踩出个大坑来,武学修为也自达大成之境,否则只怕不等功成先吐血而亡了。

    理念二:小心官僚主义

    现象:五年前笔者在一家红酒公司做销售经理,公司很小,上下没有一个专业人士,自己当时也刚入行,对日用品行销没一点经验,凭着一股勇往直前的冲劲、“无知者无畏”的勇气,再加上当时市场尚未成熟,居然侥幸异军突起,在所辖区域打得长城干红等领导品牌节节败退。那种上下一心、同仇敌忾的士气至今让人怀念。后来有幸相继在两家国际知名的大型日用品企业“深造”,获益良多。再回首当年市场上的种种幼稚行为,哑然失笑,同时又发现即使在这种业内威名赫赫的大企业里,也有不少弊病:

    * 新品上市、市场举措推出、动辄上万字的上市计划、策划案、几天几夜的头脑风暴,结果往往还是百密一疏,甚至不切实际。

    * 产销协调会议月月开,仍然有即期、断货。

    * 业代遍布大江南北,甚至设立专职市调岗位,仍然是市场信息不灵,反应迟钝。

    * 经理们个个身经百战、经验丰富、其中不乏敬业好学之士,但还会出现分配不公、监控不严、甚至欺上瞒下,导致有识之士伤心而去,“企业政客”弹冠相庆。

    分析:小企业管理体系简陋,市场经验浅薄,但机构小、人员少、销售网络单纯,又带有很强的急功近利色彩,也正因此,其管理职能往往不是很明显。经理几乎天天吃住在一线,和业代们一起摸爬滚打,和客户促膝长谈。遇到问题常常是征尘不洗就在餐桌上、旅馆里甚至火车上和大家商议对策,日日置身市场中,信息怎会不敏锐,虽无严谨论证,但决策是由几个天天吃住在一线的“业代”级“经理们”议出来的,怎么会不实用?虽无销售日报,但销量本来就不大,客户屈指可数,哪就那么容易断货?下属本来就不多,又常常实地考察,谁想“蒙蔽圣听”自然也不容易。

    一句话,小企业的老总们置身市场之中,虽无太多专业知识和理性思考,但对市场的感性认识足够,所以创造了种种优势。

    大企业机构复杂、人员庞杂、销售网络广泛,经理们的工作千头万绪,忙得在办公楼里箭步如飞,顾不上看市场,更谈不上与客户、业代对话。一不小心一个昔日冲锋陷阵的勇士就变成了大腹便便的“官僚”――

    * 不看市场只看报表

    * 不同下属讲话,只认鉴呈

    * 只靠昔日积累的经验行事

    如此噩运,降临在我辈头上,意味着什么?夜阑人静,扪心自问,提防未老先衰,悟七戒如下,望同行参考指正:

    1。

    尽量摆脱杂务,决不做自己不该做的琐事,所有杂务让内勤、助理去分担,工作量太大就增设内勤岗位,企业付给经理薪水不是让他发传真、打电话、做报表、打电脑的。

    2。报表体系尽量删简,做到“不得减一字方见其疏”,把自己解放出来,多看市场,给自己规定看市场的例行时段,每到此时,放下手头一切工作,走出门去。

    3。做一个“疯子”一样的检核者。曾闻趣事:某方便面龙头企业营销协理为落实一张加班工资申报单是否属实,当天驱车几百公里从兰州赶到银川加以核实,其实从成本上讲,这一路的过路费也超过了加班工资,但这位协理决不是为了落实这一件事,而是以行动告诉所有人:“别蒙我,我的检核方式是你意想不到的”。这种做法虽然残忍,但以目前大多数企业员工的素质而言,往往是最见效的。靠人格魅力、说教、感化和塑造的确是科学的方法,但时间太慢,不是所有的企业承受得起的。

    4。除非有特别的保密需要,所有市场方案应让业代一起会诊后小范围试行,最后定稿推广。经理们设计的方案自然有他的理论高度和经验含量,但是否严密、可执行,是否切合实际,要业代来判别。在这一点上业代永远是老师,因为他们呆在市场上的时间比较长。

    5。设置留言板或投件箱(只欢迎市场动态反映),使一线业代的问题和建议在第一时间内让管理者获知,每一个问题和建议都应认真阅读,尽量做出负责的回应,人人都有发言的**,只要你能认真对待下属的发言,等于你的脑力和耳目扩大几倍。

    6。不管工作压力多大,始终要保持条理性,坚持做时间管理,每天做本日总结和明日计划,把各类文件分档存放,每天反思得失之处,永远不忙乱。没时间做时间管理的人是最傻的,就像没时间锻炼身体的人一样―情况只会越来越糟,时间管理是重要的工作任务,绝不是奢侈品。

    7。排除一切干扰,集中注意力。即使做到以上六点,经理们的工作依然庞杂无序,不断有突发事件、传真、会议,不断有市场变化,但千万别忘了,你是一个部门、一个团队的领导者。你要带领这个团队走向正确的方向,所以一定要给本部门制定短、中、长期的发展计划,将注意力集中于此,如半年内成立10个办事处、2个分公司,重点培养3名业务经理,把已建立的管理政策在两个月内彻底贯彻下去,本月重点加强超市渠道销售业绩等。计划一旦制定,执行过程就要集中注意力,排除一切干扰,关注计划的实施,千万不要天天有计划天天不执行,落入团队没有统一方向的怪圈。

    理念三:知人善用

    管理是门大学问,因为有规律可循;管理又是一门艺术,因为要和人打交道。越是高阶管理,越应仰仗用人之道发挥作用,真正做到这一段位的人应该有体会:“用人”,这简简单单的两个字有多少内涵。

    1。

    很多“古训”在你没有切身体会之前很难解其深意,“莫信一面之辞”人人都知道,但真正领会的就未必很多,越到高阶,管理下属越多,越容易掉进偏听偏信的陷阱。管理者一定要保持平静理性的思维和判断力,除非全面了解事态背景,否则切勿妄下结论。哪怕只是自己心中的一个判断没有付诸实施,一念之差也许就会挫伤一个优秀员工的积极性,损失自己部门的人力资源。

    2。

    不会开车未必不能管理储运部,管理者未必对所管的每一项工作都精通,只要能鉴别谁适合分管这件事,并能在大方向上对这位主管的工作鉴别是非就可。但是千万小心,越在自己不懂的领域越要多听下属的意见以供参考,不要轻易做出强硬命令。

    3。

    轻易不和下属交朋友,除非你已经完全了解他。人是感情动物,一旦成了朋友,下属往往滋生非分的想法,自己在人力调整、奖罚激励措施上也容易受牵制。“感情包袱”会降低管理效率,尤其对一些重要岗位,人力计划上的一点点妥协就可能造成巨大损失,影响其他员工的工作情绪,造成销量损失,甚至是一个市场的断送。

    4。

    管理下延到一定层次就不要往下走,把责任放到自己直接部属的层级上,对部门发生的一些小问题,即使看到也不要轻易过问,因为事无巨细都插手会浪费精力,无暇做重要的事;管的太细,下属主管的责任感和威信会下降,造成恶性循环。

    5.树立下属主管的权威,强调层级管理和下级对上级的服从,这并不是在维护某一个人,而是在维护主管这个行政位阶,否则就没有必要设此岗位。

    6.绝对维护团队整体的管理效率。有些员工,个人能力不错,但总不能和团队合拍,或者不善于与同事相处,影响他人工作情绪;或者自行其事,对公司的统一安排和政策拒不执行,影响团队的命令效力;或者牢骚满腹又不从正当渠道反应,扰乱军心,以上种种行为都可以归结为浮躁、不成熟。这种员工即使个人能力突出也要加以限制,甄别其副面影响,妥善处理。团队越大,越强调步伐一致和整体管理效率,个人主义只能带来副作用。

    7。就像说教不是万能的,所以设置法律和监狱一样,对下属培训和辅导也不是万能的

    ,再好的培训也是讲给“有心人”听的,所以必要的压力是管理的必备内容,给下属一个方向,一些适当的指导,加上适当的压力,规定量化的任务和惩罚标准,往往会催生更多的人力资源,对确实不能胜任的人毫不犹豫的调整(换岗位、降职乃至劝辞)。

    市场营销进攻战原则

    事实上,在进攻战略与防御战略之间,除了是截然相反的两极外,二者完全是相同的。它们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市场营销战没有什么抽象意义上的好坏之分,好的战略也可能是糟糕的,而坏的战略也可能是好的,这完全要取决于由谁来运用它。如对一个领导企业来说,某一战略可能是好的战略,但它们对一个落伍企业,则可能完全相反,是一个极坏的战略,因此,在具体运用某一原则之前,仔细地考虑一下自己在市场上所占据的位置,是十分重要的。

    领导企业应该打防御战,而不是进攻战,进攻战是为一个行业中的第二号或第三号的企业所准备的。这意味着一个企业足够强大,以致可以向领导企业发起一场持久的进攻战,当然,没有人能够确切地告诉你“足够强大”到底是多大。像军事战争一样,市场营销战也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你必须做出自己的判断!

    在有些行业中,也许有几个公司强大到足以向领导企业发起进攻战。但在另一些行为中,可能一个都没有。对bunch(指burroughs巴勒斯)、univac(尤尼维卡)、ncr(国民出纳机公司)、nrtol

    data(数据控制公司)和honeywell(哈尼韦尔公司)之中的任何一个公司来说,如果在计算机主机方面对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发起一场进攻战,那将是天大的蠢事!

    1.进攻战原则之一:如果你的公司是足够强大,那么你应该发动一场进攻战。这与防御战的第一条原则是极其相似的。但是,对领导者来说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要比第二号、第三号企业把注意力集中在领导者身上容易得多。大多数公司都像小孩子一样任性,它们总想干它们自己的事。它们对所出现的市场营销问题的迅即反应,一般都是研究它们自己的状况,考虑自己的强处和弱点,检查它们自己的产品质量、它们的销售力量、它们的价格,以及它们的分销渠道等。它们常常会像领导者那样,旁若无人地高谈阔论和采取行动。其实,一个第二号、第三号的公司真正应该做的,是把其注意力集中在领导者身上,它们应注意的,是领导者的产品、领导者的销售量、领导者的价格,以及领导者的分销渠道等。

    不管一个第二号企业在某一种确定的种类或属性方面是多么强大,但如果那也是领导者的强盛之处,那它将永远也赢不了。领导者所拥有的,是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为了不从中驱逐出去。对你来说,光你自己成功还不够,你还必须要使其他人都失败,特别是领导企业,更须打败!几年前,舒莱产业公司(schenley

    industries)以市场最高价推出了一种12年的苏格兰威士忌――勒·帕拉斯·阿特拉(le plus

    ultra),舒莱产业公司在它身上寄以厚望,这从它的名字中也可窥见一斑:这个名字在拉丁语中是“没有更好的东西了”的意思。

    公司的销售部经理说,“如果人们尝尝它,我们就不会存在什么问题了,它是如此地醇美”。但是,“尝尝”并非是它的问题,切瓦斯·雷格(chivas

    regal)才是其真正问题所在!勒·帕拉斯在酒店里销量很低,而在餐馆或酒吧中,销量则几乎为零。

    把注意力集中在敌人身上,而不是你自己身上,这一原理曾被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个广为散发的广告标语所引用。当时,保护食物是美国政府的一个头等大事,因此他们印刷了一种爱国的广告标语,上面写道:粮食将赢得这场战争。

    “我知道粮食可以赢得这场战争”,一个盯着他那份丝毫不能引起食欲的应急口粮的美国士兵说道,“但我们怎样去抓住敌人并吃掉他们呢?”

    抓住敌人并吃掉它,这是进攻战的主要目标!士气可能是你赢得胜利的关键因素,但重点是要瓦解敌人的士气!但是,对一个第二号的公司来说,保持这一注意力集中在领导者身上的观念,却并非易事,因此,大多数的营销计划常常都要求增加他们市场的份额。在每一个行业中,可能会有半打以上的公司以一个相似的增加市场份额的目标,来发展它们的营销计划。更不要提那些似乎一口就能吞掉这一领域的一些新公司的计划了。无疑,这些典型的市场营销方面的大话是很少能够兑现的。

    对一个第二号的公司来说,更好的战略是去调查领导者的情况,并问自己“我怎样才能减少它们的市场份额呢?”当然,这并不是说让你通过炸毁它们的工厂或阻断其交通等手段,来削弱领导者的力量。不要从字面上曲解了营销战的意思!实际上,永远也不要忘记,市场营销战是一种智力上的竞争,其战场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中,所有的进攻活动都应是直指目标的。要记住,你的大炮不是别的,而是一些文字、图像和声音!

    2。进攻战原则之二:在领导者的力量中寻找薄弱之处,并向它发起进攻。这不是印刷上的错误,我们所说的是“在领导者的力量中寻找薄弱点”,而不是在领导者的薄弱方面来寻找!有时候,领导者有一些薄弱之处,那正好也属于领导者的薄弱方面,而不是其强盛方面的内在的部分,它们也许忽略了这一方面,认为它不重要,或者干脆忘记了它。

    但“特莱诺”的高价并非是约翰逊兄弟公司的内在的弱点,100片325毫克的特莱诺药片,也仅包含价值5美元的阿斯特敏风(acetaophen),约翰逊兄弟公司可以很容易地降低特莱诺的价格,正像它在与达特利的较量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压倒优势的力量一样。同样,高价也不是国际商用机器公司计算机方面的一个内在的弱项,由于它庞大的生产规模,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生产成本在这一待业中最好。因此,在价格方面进攻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实在是十分危险的,因为它们几乎有能力在任何水平上赚钱。

    但是,有另一类的弱点,一些从实力中滋生出来的弱点。艾维斯(avis)公司的广告过去常说:“租用艾维斯的汽车吧,我们的计程器所显示出来的路程更短”。这一战略,除了争取过来的一些顾客外,它最为有力的,是预见到了赫兹(hertz)公司会怎样来反击它。作为一个最大的出租汽车公司,作为一个领导企业,这是赫兹的一个内在的弱点。同样,近些年来,美国汽车公司所享受的唯一成功,是它的“消费者保持计划”,这是针对通用汽车公司的推销员的糟糕的服务名声,而发起的一场进攻。像赫兹一样,通用汽车公司也是它自己的成功的受害者:一个推销员在他的展览室的前厅里销售的汽车越多,他在售后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会越多。

    但价格也并非是进攻者总应避免的方面。如果它是其强项里的一个内容的弱点,那价格就可以成为有效进攻的方面。广播广告局(the radio

    advertising bureau)――一个组织起来宣扬广播广告优点的团体的所作所为,就是这方面的一个著名的例子。

    在广告媒介中,谁处于领导地位?答案无疑是电视。电视不仅每年可以卖出价值180亿美元的广告时间,且它在大多数买主的心目中也占据着主导地位。那么电视到底强在哪里?这部分地可能是因为它所能达到的范围所致。像超级竞技场(super

    bowl)节目,它的一次播出能够达到60%的美国人家庭中!反过来问,电视的弱点又何在呢?仔细分析一下,可以发现达到所有家庭中的费用是十分昂贵的。在超级竞技场节目中做一分钟广告,现在的价格超过了100万美元,且这个价格还保持着上升的势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政府每分钟要支出9000美元,越南战争中它每分钟的费用是2。2万美元,但是,今天在超级竞技场节目上做一分钟广告,它就要花掉你100万美元!战争是昂贵的,但市场营销更不是省油的灯。

    因此,广播广告局在其广告中以一显著的通栏标题问道:“你怎样才能从因电视广告扔巨额费用所造成的痛苦中解脱出来呢?”并给出其答案是“收音机能助你做到这一点”。每一个人都知道广播广告是便宜的,但是,归根结底,对低价的收音机广告的需求,是与巨额的电视广告费用联系在一起的。

    3。进攻战原则之三:尽可能地在一条较窄的战线上发起攻击。最为可取的是在某一单一产品上发起进攻,全线进攻代价太大,它只有领导企业才能承受得起,进攻战应该在一条较窄的战线上展开,尽可能地在单一的产品上进行。在这方面,市场营销人员可以从军事中学到很多东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进攻常常在一个很窄的战线上进行着,有时只是为了攻克一条交通干线,只有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后,进攻的力量才向两翼推进,以占领这一阵地。

    当你在一条较窄的战线上发动了进攻,你就使实力原则为你所用,你正在集中力量以获得一个地方上的优势。“绝对的优势是难以获得的,”克劳塞维茨说,“你必须通过巧妙地运用你所拥有的一切,而在某一次决定性的地点,创造出一种相对的优势来”。那些试图从许多产品,在一条广阔的战线上通过在所有方面的迅猛进攻,尽快尽多地攻占更多市场的营销人员,必须在长期的竞争中,失去他们所得到的一切,且失去的会更多。

    可是,在现实中,这正是那些第二号、第三号的公司孜孜以求的东西。“我们还没有大方到可以放弃美国汽车市场上的任何部分的地步”,克莱斯勒公司的总经理莱恩·唐森德说道。这大概也是克莱斯勒公司过去陷入困境的原因之一。现在美国汽车公司的头头们也公开抱怨它们只进入了25%的汽车市场,大概它下一步要做的,就是要扩展其产品种类,同时,更加削弱其销售能力了。

    市场营销防御战原则

    1.防御战原则

    在市场营销防御战中,有三条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学起来很容易,但要真正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常常是困难重重。如果你想打一场漂亮的防御战,那么,你必须仔细地推敲每一条原则。

    (1)防御原则之一:只有市场上的领导企业才应该考虑处于守势。这条原则似乎简单易懂,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哪家公司不把自己看作是一个领导者,只是大多数公司的这种领导地位是基于其创造性的解说,而不是根据市场上的实际状况。

    你的公司可以自封为领导者,但广大消费者却并不关心你这套!公司不能产生自己的领袖,只有消费者才能做到,只有被消费者视为领导者公司,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领袖。况且我们现在所谈论的“领袖”,还只是领导者意思上的,而不是指唯一的领袖。在计算机行业中有许多领导者,但只有一个国际商用机器(ib公司才是用户和潜在顾客心目中的真正领袖。

    然而,总有一些王位凯觎者。有些商业人员确实相信,只要主观愿意即可达到成功的巅峰,他们相信自己的思想所含有的力量:你只有使自己相信自己是一个领导者,然后才能让其他人相信你。必须打破这种想法!在开展一个市场营销战略时,妄想者没有存身之地的。为了增强销售力而进行某种夸张是一回事,而欺骗自己导致一个战略上的错误,则是另一回事。一个好的市场营销将领必须对真实的情况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以便他能从实际出发开展领导工作。你可以愚弄敌人,却不可欺骗自己!

    (2)防御原则之二:最好的防御战略,就是勇于攻击自己。由于其领导者身份,防御者在潜在顾客的心目中,总是拥有强大实力的,而提高自己这种地位的最好的办法,就是经常地攻击自己。换句话来说,即是你可以通过引入一些新产品和服务――他们足以淘汰你现存的产品和服务,来加强你自己的地位。竞争频繁地展开的目的,就是企图抓住对手,而动态的目标要比静态的目标难以击中。在这方面ib一位大师。它经常推出一些在价格和性能方面都极大地优于其现存产品的新计算机主机。吉列是另一个例子。它通过其产品“蓝牌”刀片及后来的“超级蓝牌”刀片占据了剃须刀市场。当其竞争对手威克森·索德公司在60年代初期向市场推出一种不锈钢刀片时,吉列公司当时被打得晕头转向,不知所措。后来威克森公司在1970年接着又推出了一种粘合型剃刀,即把金属刀片以最宜剃须的角度嵌合塑料刀架中。这时吉列公司清醒过来,开始采取一些行动,并打了一场漂亮的防御战。很快,吉列公司开始通过特瑞克2――世界上最早的双刃剃须刀来进行反击了。特瑞克2的成功遵守了吉列未来战略的雏型。“两面刀刃比一面的好”。吉列的广告这样宣传道。“它比超级蓝牌更好”。公司的消费者称赞道,并迅速地购买新产品以替代旧产品(自己夺去自己的生产要比被他人夺走更好)。6年以后,吉列公司又引入了阿特拉――最早可调整的双刃剃须刀,它的言外之意自然是新产品要比那种不能调整的双刃剃须刀特瑞克2更好。

    吉列接着毫不犹豫地推出了“好消息”牌剃须刀,一种便宜的可自由使用的剃须刀(带有两个以上的备用刀片)。这显然是攻击比克公司,它正准备推出自己的可自由使用的剃须刀。“好消息”牌剃刀对吉列的股东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制造它要消耗更多的成本,而销售时又会降低备用刀片的销售量。因此,任何一个购买“好消息”而不要阿特拉或特瑞克2的人,在某种意义上讲,都在花费吉列公司的钱。但是,“好消息”的推出,却是一个好的市场营销战略。它阻止了比克公司在自由使用剃须刀市场部分轻易地取胜,且让比克公司为其并不过份的份额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商业资料透露,比克公司在它的头3年中,可自由使用的剃须刀生产上损失了2500万美元。吉列继续采用无情地攻击自己的战略。最近它又生产出皮伏特,最早的可高速的可自由使用的剃须刀。这一次它自己的“好消息”是其攻击的目标。吉列逐渐增加了它在混用剃须刀市场上的份额。它今天大约占了这一生意的65%。

    攻击你自己也许会牺牲短期利润,但它们保证你的根本利益。它可以保护你的市场份额,因此,是任何营销战争中最基本的武器。反过来说同样也是正确的。任何一个犹豫进攻自己的公司,总是要失去自己的市场份额,最终会失去市场领导者的地位。

    (3)防御原则之三:强有力的竞争运动总是应该被阻止的。大多数公司只有一个胜利的机会,但领导者却有两个。如果领导者失去了攻击自己的机会,公司常常还可以通过竞争活动来恢复其阵地。但领导者必须在进攻者立足未稳之前,迅速地展开活动。只是许多领导者因自负的因素而拒绝加以阻止,更糟糕的是,他们常常是在太晚了以致一切难以挽救的时候,才开始阻止竞争者的发展。

    由于战场的性质,使得阻止策略非常适用于领导者。要知道这种战争是发生在顾客的心里的。对一个进攻者来说,要想在人们心目中留下印象,需要一定的时间,领导者通常有足够的时间来控制住形势。

    美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很好地描述了这一原理。赛伊·约翰·德罗瑞在《你能够看到的通用汽车公司》一书中描述到:“当我还在通用汽车公司的时候,福特公司就已在产品革新上超过通用公司市场的一半”。“自从在1937年改进了汽车变速器,在1940年推出了金属顶盖式样的汽车后,通用公司没有进行过一项有意义的、较大的汽车革新”,德罗瑞继续写道,“福特几乎在每一个较大的市场上当先锋,同时克莱斯勒也推出了许多有意义的技术革新,如动力稳向器、机动闸、电子窗户以及交流发电机等”。但是,谁的产品被认为是最优秀的呢?还是通用公司!

    这是“真相终将大白”之谬误的反面。顾客也是相信这一古老的格言的,但是,顾客有理由认为真理掌握在市场领导者的手中,具体说来,通用公司的产品就变成优良的了。

    此外,还有一些有利于领导者的心理压力。在由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所罗门·阿斯切做的一个著名的实验中,发现为了与大多数人相一致,许多人常常宁愿反对自己的感觉所得来的证据,在这一实践中,人们被邀请去比较一些绳子的长度,并让他们与一组给定的结果相比较,而这些结果都是事先安排好的、具有相同错误的答案。结果,37%的实验者顺从了这一群体的错误意见,也给出了同一错误回答。

    大多数意见的力量,在阿斯切实验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了:“就我个人来说似乎我是对的,可理智告诉我说我错了,因为我不敢相信那么多人都错了,而只有我一人对了!”可见事实是许多人更关心他人的意见,而不是自己的感觉。如果戏院里的其他人都笑,你也会相信电影院确实是可笑的;相反,如果其他人都不笑,你也就会认为电影是不可笑的(这也是人们会跟着电视里的剧情发笑的原因)。

    领导者是应该接受所有的挑战,还是只接受那些最有可能成功的呢?显然,不加区分地接受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愚蠢观念,但是谁来作出判断呢?在第一个大众·比特刚出现时,它看起来确实是十分奇怪的;在底特律的一个著名的笑话里也说:“美国有三件事被估计得最为过份,即南方的烹调、家庭性生活以及外国的小轿车”。许多公司都后悔曾像上述的那样做出过太迅速的反应,因此,今天的格言更可能是:“让我们先观察形势,看看会发生些什么”。但是,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说,这是一个危险的策略。现在发生的事情太多了,而变化又太快,因此,对所有突然的事情,等一等、看一看只会使一切都迟了,最终自己会被淘汰。

    现在,可自由使用的剃须刀占剃须刀市场的40%。如果吉列等一等、看一看,而让比克在这一市场部分占据了优势,那么吉列今天的地位将会脆弱得多。

    2.案例:争夺米格朗(graine)山头的战斗

    这是为长期以来所发生的一次典型的阻止活动所起的名字。它不仅完美地粉碎了一次竞争运动,而且由此使其品牌的地位突升为美国最畅销的药品。米格朗战争的结果揭示了时机的极端重要性:如果你想控制住形势,你就必须立即行动起来。否则,如果你要等待看一看,那么一切可能会因太迟了而难以挽回。

    特莱诺(tylenol)一种止痛药,是由约翰逊兄弟公司的麦克雷尔试验室制造出来并上市行销的,它的价格要比阿斯匹林高50%,且主要是销给医生和其他一些健康护理专家,特莱诺主宰着这一市场的动向。看到这一状况,伯里斯特――梅尔公司认为他们发现了一个机会。因此,伯里斯特――梅尔于1975年6月推出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